輻射防護是研究保護人類和其它生物種群免受或少受電離輻射危害的一門應用性學科,基本任務是保護從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員、公眾及其后代的健康與安全,同時保護環境不受污染。
基本原則
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第60號報告,規定了輻射防護基本原則。
1、輻射實踐正當化 所謂輻射實踐正當化是指任何一種伴隨輻射的實踐活動都必須使其帶來的利益大于危害。嚴格執行實踐正當化原則,就限制和杜絕了濫用電離輻射的現象,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照射。
2、輻射防護最優化 所謂輻射防護最優化是指在考慮社會和經濟等各種因素后,使個人劑量、受照人數和發生照射事件的概率保持在合理可行盡量低的水平。 3、個人劑量限值 為了保證每個人不致受到不合理的傷害,必須制定個人劑量限值,從而對每個個體提供必要的保護。
基本要素
輻射防護的三要素是時間、距離和屏蔽。
1、 時間防護
在輻射場內的人員所受照射的累積劑量與時間成正比,在照射率不變的情況下,縮短照射時間便可減少所受的劑量。 時間防護的要點是盡量減少人體與射線的接觸時間(縮短人體受照射的時間)。
2 、距離防護 距離防護是外部輻射防護的一種有效方法,輻射場中某點的照射量、吸收劑量均與該點和輻射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輻射強度隨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變化(在源輻射強度一定的情況下,劑量率或照射量與離源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增加射線源與人體之間的距離便可減少劑量率或照射量,從而達到防護目的。距離防護的要點是盡量增大人體與射線源的距離。
3 、屏蔽防護 射線包括穿透物質時強度會減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質能減弱射線的強度,在輻射源與人體之間設置足夠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輻射水平,使人們在工作所受到的劑量降低最高允許劑量以下,確保人身安全,達到防護目的。屏蔽防護的要點是在射線源與人體之間放置一種能有效吸收射線的屏蔽材料。
對于X射線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鉛板和混凝土墻,或者是鋇水泥(添加有硫酸鋇-也稱重晶石粉末的水泥)墻。對γ射線通常采用幾個厘米厚的鉛板或幾米厚的混凝土墻進行必要的防護。
|